2008/06/24

職業病

 


擺出超然客觀的姿態行絕對主觀之實。

這個職業,叫做記者。

並且總發生在資歷愈老的記者身上。

所以,這其實和聲帶長繭或者手腕肌腱炎差不多,都是職業病罷了。

只是這個病,叫做自大。

 

針對王瑞德先生〈不景氣?不爭氣?台灣媒體生與死〉一文迴響

 


看了有些感想,難耐蠢蠢欲動的心情,就寫點「老血紅屋味道」的迴響。對方部落格限制回文字數,索性就貼在這裡了。王瑞德先生的原文連結如下:〈不景氣?不爭氣?台灣媒體生與死



自由時報做了很多努力,值得肯定。

但自由時報真的蘋果化了,這是事實。

或許版主是位資深記者,有著過去一路辛苦努力而來的自信與堅持,對自己的報社有著這樣程度的信賴,不難理解。然而究竟自由時報是否真是一股蘋果以外,真正成功的清流?這一點似乎還有討論空間。

我接下來舉的案例或許會被判定為空口說白話吧!但反正這事天天都會上演,在下也就不操心會有人找不到類似的證據,因此直接就印象舉證。

曾經我也有過比報的習慣,在自由時報看到一則工地意外的新聞,大抵是大型吊車勾子砸了下來,導致正下方工人的死亡意外。

其實是篇幅合「台灣哪裡不死人」邏輯的新聞,似乎在鄰近性不足的前提下,並不那麼重要,就給放在社會版的某個角落。然而記者的行文卻語出驚人地用了活靈活現的「腦漿四溢、肚破腸流」,並詳實記載了現場的肉塊如何四散、畫面是多麼慘不忍睹。

──這樣的新聞,蘋果輕描淡寫。而這只是眾多案例之一罷了。

血肉橫飛的照片,一般的印象都認為蘋果最愛用,但其實自由在處理同一則相關意外事件時所用的照片,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事情翻看每天的報紙就可以找到佐證。

因此自由時報究竟該被擺在哪個定位?政治立場的問題是台灣媒體不可能根除的問題,不做討論;但,扣除了政治問題後,究竟自由時報該被擺在哪個定位?想被擺在哪個定位?又能被擺在哪個定位?

蘋果來台後,中時、聯合、自由三大報隨即跳出來譴責這樣一個煽色腥的媒體要來污染我們的報業。說得振振有詞、義憤填膺。結果到了現在,哪家媒體不想模仿他們?

聯合報是老古板的體制,給自己太多歷史的包袱,想學蘋果,卻被自己的枷鎖擋駕,只好就這麼維持現況看著辦;中國時報的內部管理隨性好商量,但編輯台傾向高齡化,就算七年前無預警發生過裁撤南大編事件,過了這麼長的時日,早忘了自己穩坐著的位子底下是個火盆,反而萌生公務員的想像,或許有了世界不會改變的錯覺吧!因此沒想過進步,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報紙越來越薄;至於自由時報,算是最有野心和潛力的團隊了,近幾年來將蘋果日報設為唯一假想敵的自由時報,是唯一有能力動不動刊登全版廣告比較蘋果與自由兩者實際銷售量的報紙。然後總習慣附上「高知識份子閱讀比例」的調狀表格,就是要告訴讀者:「我們是一份有水準的好報!」

我對自由時報蘋果化沒有批評的打算,為了活下來,為了壯大,這是台灣報業目前唯一的路,只是東施效顰,終究蘋果在煽色腥和媒體自律兩者間的平衡點拿捏得最好罷了。

但這種行為明明不比別人高尚,卻硬要說自己的成功是出自對自我「內涵」的要求;並且在他人臨危之際,好不容易擠出「精緻化路線」的藉口為自己財務緊縮找台階下時,懷疑人家這麼高格調的想法能不能在台灣生存。

這種一方面挖苦同業步入純質報理想;另一方面卻又高舉「高知識份子都讀」的旗幟拉抬自己聲望的行為,令人作嘔。

我不得不認同台灣媒體生態淪落至此,只希望不要搞到最後,真的沒有紙本媒體的生存空間。客觀上,一直以來也都是平面記者的專業素養高於影像媒體記者,這和截稿時間不同、以及團隊合作的密度差異有關,哪怕自由時報多寫點流血漂櫓、哀聲遍野的報導,我都能認同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但,特意忽視這滿身的臊味,只輕描淡寫地表示自己的團隊還有進步空間,這種行為,其實並不那麼可取。

By.黑羽

 

My Commitment

凡進入血紅屋者,除商業廣告,所有討論,含惡意謾罵及各種傷風敗俗字眼,黑羽承諾一概不刪!這是個主張言論自由的時代,我選擇無條件相信公民的自制力。